当前位置: 首页 > 省级要闻

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侧记丨江西新闻丨江西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11-04 字体:[ ]

  

  6月2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一位小朋友在传统食品现场制作技艺展示区,观看幽兰糖画。

  

  6月1日至2日,在省美术馆举行的“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具有全、亲、新、俭等亮点。

  “全”指展示内容全,既有表演类项目展演、手工工艺类项目展示、非遗饮食产品类展销,也有非遗出版成果展。展示方式全,不仅有动态的展演展示,也有静态的展览。覆盖范围全,涵盖了全省11个设区市和赣江新区的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亲”指活动让不同的群众在现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口味”的非遗项目,与非遗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其独特魅力。“新”指此次展示活动突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办方在非遗宣传推广方式上进行了创新,特别设置了“少儿互动活动专区”,汇集泥塑、糖人制作等儿童喜爱的非遗项目,让少儿在自己动手制作过程中享受乐趣。“俭”指在项目选定、现场搭建上注重实效,做到节俭环保而不失热烈。

  一道精品荟萃的“文化大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6月2日8时不到,南昌市民陈昌亮就带着父母妻儿从湾里区太平镇赶到了江西省美术馆,然后一家六口人“兵分四路”,各取所需。陈昌亮的母亲在项目表演区兴致勃勃地观看井冈山全堂狮灯、于都唢呐公婆吹的精彩演出,父亲驻足在图文并茂的全省非遗保护成果图片展前仔细欣赏,妻子赵媛媛抱着小女儿在传统食品现场制作技艺展示区免费品尝客家擂茶、幽兰糖画等各种美食,陈昌亮则带着9岁的儿子在工艺展示区体验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眼福,有耳福,有口福,这样的活动要多办。”与许多观众一样,赵媛媛也有这样的感受。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全方位展示近年来江西非遗保护成果,充分发挥非遗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营造人人传承江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继2008年、2013年之后,省文化厅第三次集中在南昌举办了全省性非遗展览、展演、展示活动。记者了解到,这场时隔五年再举办的非遗大展,共调集了13个展演类项目,90多个展览、展示项目,其中70%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如赣剧、南丰傩舞、南昌瓷板画、万载夏布织造技艺、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等,其他的都是省级非遗项目。“整个展区精品荟萃、乡愁浓郁。”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说道。

  竹子也能敲出《斑鸠调》来,棕榈叶也能编出“螳螂”,麦芽糖也能画“龙”……一项项非遗技艺,让观众大开眼界,大感振奋。“知道江西非遗项目很丰富,但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个个去‘拜访’。这个活动很好,让我们集中领略了江西非遗的精华,从中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陈昌亮说道。

  记者了解到,两天时间里,有2万多名南昌市民走进展区感受浓浓乡愁,提升文化自信。

  一次非遗成果的集中展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此次非遗展示活动现场,处处能感受到“双创”的魅力。九江湖口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兴林是第一次参加全省性非遗展示活动。来昌之前忐忑不安的他没有想到,由其制作的木船模型,将传统手工技艺与鄱阳湖文化紧密结合,竟然成为展区的俏销品。这一次,刘兴林只带了大小4个船模,有以鄱阳湖古战场为背景制作的楼船,有以苏东坡游石钟山为背景制作的游船,还有渔船、龙舟,没想到第一天就全部被人买走了,另外还接了四五个订单。

  “我们用竹丝紧贴着陶胎细密地编织,编织过程不能露出竹丝头来……”在景德镇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展区的有胎竹雕展位前,景瓷一竹文化有限公司张三石耐心地向参观者介绍道。将陶瓷文化与竹编技艺结合起来的这个项目,吸引观众络绎不绝。“不好意思,我们这个是展品,不能再卖了。我们带来的成品全部卖完了。”张三石的搭档不时向有购买意愿的观众解释。非遗项目之间如果能找到融合、互补的交叉点,原有的非遗产品很可能产生巨大的附加值。张三石告诉记者,经过竹编工艺加工后的瓷器,更美观、实用,价格要翻几倍。

  虽然永修东坡肉非遗项目安排在展区的角落,但经过文化包装后的这道美食,让仅有两平方米的展位变成了“金角银边”。该项目负责人袁敏告诉记者,两天之内补了4次货,卖了2.8万多元,大大超过预期。此外,南昌瓦罐汤这个非遗项目也有创新,他们推出的自加热速食包装筒得到了体验者的点赞和抢购。

  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此次展示活动,其实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观众可以向非遗传承人讨教,传承人、管理者之间也是一个难得的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我家孩子也在学瓷上作画,但遇到很多困惑,能不能请您现场指点一下?”一位家长带着读初一的孩子来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青花绘制)代表性传承人秦秋艳的展位前。“我们先在素胎上面勾线条,然后混水,再喷釉……”没有丝毫犹豫,秦秋艳拿起一个素胎,手把手地教起孩子来。“这两天,其实我也在‘偷师’,也在向别人讨教,像蛋雕、电焊画、铜上刻画、银上绘图、剪纸等,我觉得都可以借鉴到瓷画创作上来。”秦秋艳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最多的设区市,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高平这次组织了12个项目来昌展示,这比5年前的4个项目翻了3倍。通过交流、沟通、对比,她看到了九江的优势,也认识到了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上的差距。“这样的活动,应该经常组织开展,这样我们会进步更快。”高平说。据了解,省文化厅正计划每年举行一次类似非遗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