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级要闻

马廷鸾:恣游清兴意无穷

发布时间:2023-06-08 字体:[ ]

  马廷鸾(1222-1289),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佑七年(1247年),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马廷鸾引退回乡后,赏苏轼《聚远楼》诗,故于秋季专程到德兴,登聚远楼,并留下聚远楼颂扬诗句:君家儒素袭良弓,能构危楼四望通。可爱江山千里外,尽归风月一帘中。云收倚槛繁机息,木落当轩众籁中。已解尘缨方隐退,恣游清兴意无穷。

  聚远楼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由德兴人余仕隆集资兴建,坐落在城北学官后的枕山之巅。当时德兴县令单锡与苏东坡是同科进士,余仕隆佩服单锡的才华,请之为楼定名。单锡登楼远眺,全城美景尽收眼底,故取楼名为“聚远楼”。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送长子苏迈到德兴任县尉时登上聚远楼,写下了“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的诗句。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盛赞苏东坡诗,特赐“聚远楼”金匾。后黄庭坚、马廷鸾、赵孟頫等名人来德兴登楼赋诗,由此,聚远楼闻名遐迩,遂为江南名楼。

  马廷鸾的这首诗首联表明自己已经引退,到了聚远楼,看见高高的楼四周一望无垠;颔联表现了对苏轼诗句的欣赏,表达了对德兴山水的喜爱,和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颈联表现出对德兴山水的喜爱,环境优美,万籁俱寂,但自己年纪大了游累了,该歇歇了;尾联表示自己已经引退了,应该清心寡欲,可以清静于山水了。

  观聚远楼,居古龙山脊、凤凰湖畔,真乃龙凤呈祥之地,为龙首之明珠,凤凰之飞翼。前有新城摆开,后靠山脉依托,为上饶、浙江入口之要,已成德兴最具标志性建筑。登楼眺望,胸怀顿开,远方万物齐聚。当今,开放开发已然兴起,汇集天下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于德兴,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是聚远楼之根本要义。古人临山登楼,吟诗作赋,仅抒己怀;我辈建楼,意在活一方经济,富一地民众,为德兴凝聚人气,提升士气,展示灵气,远播名气。

  马廷鸾再写《聚远楼》,传颂千百年,名楼传天下。 “山川之宝,唯德乃兴”。 世人知德兴,大都仅知德兴“中国铜都”世界闻名。殊不知,德兴山水灵异,生态称绝;也少知千年聚远楼的风姿与积淀。登临聚远楼,凭眺古今胜迹,尽览铜都风光,岁月沧桑,峰岩斗秀,奇山异水,尽收眼底。江南有三大名楼,那就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王勃之《滕王阁序》、崔灏之《黄鹤楼》、范仲淹之《岳阳楼记》,使三大名楼增色;而聚远楼,因苏东坡一首《聚远楼》诗,一跃为江南第四大名楼。德兴多山,誉之山城。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人居天堂。全国林业百强县,遂使森林拥抱城市,城市紧贴森林。聚远楼始建于市郊学宫山上,密林掩映,美不胜收;碧瓦丹柱,斗拱重檐;风格独具,气势恢宏。今之聚远楼前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德兴历史名人雕塑遍布其中。楼上楼下几番感概,碧窗玉墙映日月,高楼巨柱撑天地。